在 1993 年,Brad Roberts 柔順的男中音充斥著各處,他是 Crash Test Dummies 的歌手,當時他用《Mmm Mmm Mmm Mmm》敘述了三名兒童遭遇疏遠的悲傷故事。該樂團使用了模糊的和弦進程,協助強化歌中角色的憂鬱感,而這份模糊感是由一種稱為「調式混合」的技巧所造成。
調式混合如同「轉調」會在歌曲中改變音調,其會暫時進入近系調,讓耳朵以為一次聽到兩種音調。從這些借用和弦而來的音調通常和主調密切相關,不是平行小調就是升降一個調號。在彈奏中,調式混合意旨把通常是大調的和弦變成小調,反之亦然。
你可以在歌曲最前面兩個和弦聽見調式混合:Gm 和 Dm。雖然 Gm 會在 Eb 大調自然出現,但是用於建立音調卻不是很理想,I 與 V 和弦或 Eb 與 Bb 都比前者好多了。Dm 則完全不合適,D 應該在 Eb 大調做降和弦處理。但是,它可以成為 G(自然)小調的 v 和弦,因為 Dm 搭配 G 小調比起搭配 Eb 大調聽起來更接近主調,如此會暫時給予聽眾這首歌確實是從 G 小調開始的感覺。
最前面兩個和弦和 Eb 大調的音調都不是很切合,另一方面,Ab 和 Bb 在 Eb 大調的音調卻是非常穩定的和弦
在樂句的結尾,和弦進程聽起來完全就像一直處於 Eb 大調,但是 Dm 和弦只是作為短暫的聽覺錯覺,讓人誤以為自己聽到的歌曲是使用不同的音調。
在這兩個和聲音階仔細尋找相同的和弦吧。雖然以 D 為基礎的和弦在 Eb 大調做了降和弦處理,以及在 G 小調變成小調,Gm 和弦在兩個音調中卻還是一樣。因為這項相同之處,Eb 大調的主調只需升降一度就能從 G 小調借用 Dm 和弦。這種特別的調式混合使用了主調的 iii 和弦,一般稱之為「半音中音」關係。
在主歌結尾出現了 Cb 和弦,其為從 Eb 大調的平行小調借用而來,因為它比 Eb 大調平常的 Cm 低一個半音,所以會用羅馬數字 bVI 書寫。變換這些和弦會讓歌曲聽起來再次轉成小調,由於其也和主歌中兒童說話的部分同時出現,這種方式更加強調了他們說的話,以及旁白給予的感受。當進入副歌後,幾乎立刻使用了和前奏一樣的 Gm 和 Dm ,帶著和弦進程離 Eb 大調更遠,然後在下一段主歌回到主調。
調式混合在主歌結尾突然出現,把焦點從旁白身上移動到兒童
這麼做導致歌曲有兩面效果:其一是 Eb 大調帶來的穩定感,伴隨旁白述說故事;其二是兒童隨著由數個不同小調所組成的和弦,說出話語。當我們只從旁白的觀點聆聽時,調式混合協助凸顯了兒童和說書人的距離,明確定義了所有人之間的關係。
你也可以試著用調式混合實驗看看:選一首熟悉的歌曲,試試把幾個和弦從大調變成小調,反之亦然。思考一下這麼做對歌曲本身造成什麼樣的影響,以及是否有改變你對歌詞的詮釋。調式混合可以是深化歌曲意義的強大工具,也可以是增添彈奏和寫作複雜度的絕佳方式。
Margaret Jones 是居住在加州奧克蘭的多樂器演奏家、作曲家和音樂老師。她在數個當地樂團演奏吉他,其中包含她自己的詞曲創作計畫 M Jones and the Melee。她還擁有柏克萊加州大學的音樂史博士學位,曾在舊金山音樂學院任教。
所拍攝的 2017 Canada Summer Games 「2017-08-07-Matt_Duboff-Crash Test Dummies-129」 經由 CC BY 2.0 條款授權。